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丨捕捉河北生态之美-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丨捕捉河北生态之美

2024-09-29 09:01:55来源:新华网

分享至手机

9月27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河北分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350余张照片,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新华社“国家摄影队”的“传世宝藏”“珍贵图片”,面向公众的一次集中展示。

燕赵新篇是展览精心设置的篇章之一。近百张照片分为经济建设、文化旅游、社会民生、生态文明4个板块,展现河北在产业转型、生态治理、文旅融合等领域的精彩瞬间,多维度呈现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风貌。

我们在燕赵新篇四个板块精选部分照片,依次“搬到”云端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生态文明板块的精选照片。

河北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修复,把美丽河北答卷写在绿水青山之间。

生态文明板块带领观众走近大运河、塞罕坝、白洋淀、衡水湖等地。青头潜鸭在水面上嬉戏,水鸟在荷塘捕鱼,大批候鸟在飞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一张张照片中得到生动展示。

2022年7月22日,在白洋淀淀区拍摄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混群。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点评:捕捉到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跃飞的画面,表明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2017年11月24日,大批迁徙候鸟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飞舞。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点评:画面层次丰富,浑然一体,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2019年7月15日,一只水鸟在河北唐山市南湖公园的荷塘抓鱼。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点评: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画面灵动有趣。

2017年7月12日,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点评:场景选择精心、人物表现生动、色彩搭配和谐,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热爱自然的态度。

2017年7月15日,夕阳下的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点评:独特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层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2023年5月15日拍摄的沧州城市景观(无人机照片)。大运河流经沧州8县(市、区),绵延200余公里。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点评:航拍视角下,展现一座被大运河滋养的城市。

2021年8月14日拍摄的白洋淀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点评:光线、色彩运用得当,画面壮美和谐,尽显华北明珠的魅力。

2023年5月6日拍摄的河北省衡水湖(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点评:画面布局均衡,层次分明,远空的壮丽和近水的柔美相得益彰。

2023年10月26日拍摄的河北省沧州市沧曲桥和南川老街夜景。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点评:巧妙构图下,远楼近桥相映成趣,大运河夜色撩人。 

2024年7月26日拍摄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点评:广阔草原与风力发电机的结合,让人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  责任编辑: 王晓娟 ]